突发!温哥华宣布停止“小学国际生”申请,家长需注意!

2025-09-15

温哥华教育局宣布从2026-2027学年开始,不再接受“小学国际生”的申请。


这意味着,未来想要把孩子单独送到温哥华读小学的家庭,将面临直接关门的局面。


这一政策调整背后,既反映了学区资源紧张的现实,也折射出加拿大整体教育和留学政策的收紧趋势。


图片



教育局关闭“小学国际生”申请



温哥华教育局官网显示,自2026-2027学年起,小学阶段将不再接受国际学生申请。


换句话说,温哥华公立学校的国际教育项目将只对8-11年级学生开放,申请人必须出生在2010年至2013年之间。


640 (25).png


此次调整意味着,未来无法通过教育局渠道进入温哥华公立小学。这对不少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“提前出国”的家庭来说,无疑是一记重击。


目前,温哥华公立中学仍然对国际生开放。

  • 申请开放时间:2025年7月1日

  • 新生入学指导:2026年8月24-25日

  • 开学日期:2026年9月8日

  • 申请截止:2026年4月30日


参与招生的学校包括Churchill、Point Grey、Killarney、Britannia等温哥华知名公校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学校仍然继续招收8-11年级的国际学生。


图片

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?



教育局并未给出明确理由,但结合大温地区的现实情况,不难发现关键:学位紧张。


近年来,素里和本拿比等学区的学生人数急剧增长,甚至不得不推行“错时上下学”以及“线上+线下结合”的模式。温哥华作为核心学区,也面临类似压力。



哪些学生不受影响?



虽然“小学国际生”渠道被关闭,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被挡在门外。


根据教育局说明,如果父母中至少一人持有工签或学签并居住在温哥华,子女仍然可以以本地生身份入读公立学校。


这意味着:

  • 留学生或工签持有者的孩子不受影响

  • 孩子必须与父母同住

  • 家长在居住地所属学区可为孩子申请就读


实际上,这一政策调整更像是对“单纯的国际小学留学”关上大门。对于已经在温哥华生活、工作或学习的家庭,政策并没有造成太大变化。


这种差别对待,背后逻辑非常清晰:

  • 优先保障本地家庭的教育资源

  • 避免出现“低龄留学潮”带来的社会压力

  • 减轻学校的行政和学位负担


可以说,这次的政策不是“全面封杀”,而是“精准收紧”。真正受影响的是那些打算“送娃单飞”来温哥华读小学的家庭。


图片



加拿大国际学生整体环境趋紧



温哥华教育局的调整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整个加拿大国际教育政策收紧的一部分。


根据最新数据:

  • 2025年上半年学习许可发放量:36,417份,比去年同期减少近9万份

  • 2025年上半年申请数量:302,795份,低于2024年的398,675份,更远低于2023年的575,535份

  • IRCC态度:加拿大移民局发言人表示,申请数量的下降“清楚地表明措施正在奏效”


换句话说,过去几年加拿大政府主动踩下了“刹车”。尤其是2023年底开始的留学政策调整,直接设定了两年内削减35%本科学习许可的目标,导致留学签证数量骤降。


这种变化带来了连锁反应:

  • 学校财务承压:不少高校依赖国际学费维持运营,如今面临课程削减和裁员潮

  • 教育局学位紧张:低龄国际生与本地学位矛盾加剧

  • 留学生预期下降:更多人开始怀疑“来加拿大读书是否仍然划算”


在这种背景下,温哥华教育局的动作就显得顺理成章。它既是对资源分配的现实回应,也与联邦层面的留学政策方向高度一致。


图片



家长需要尽快调整规划



温哥华教育局关闭“小学国际生”申请,折射出的是加拿大对留学和教育资源管理的全面收紧。对于家长来说,最直接的启示是:低龄留学通道越来越窄。


未来的趋势可能是:

  • 本地资源优先保障本地家庭

  • 国际学生政策更严格,配额更有限

  • 家长需要重新评估留学规划


如果家长本身已经在温哥华持有工签或学签,那孩子的教育基本不会受到影响。但如果希望“单独送孩子过来”,那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路径,比如转向私校、国际学校,或干脆推迟到中学阶段再规划。


从大的环境来看,加拿大的国际教育模式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调整,留学的“门槛”被重新定义。对于想让孩子提早适应海外教育体系的家庭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信号:要么父母同时申请学签或工签,要么另找更合适的替代方案。


无论你是留学生、工签申请人,还是正在为配偶担保等待,我们都能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。


友情链接: